当前位置:主页 > 服饰搭配 > 西湖是哪个朝代流行的(西湖是什么年代的)

西湖是哪个朝代流行的(西湖是什么年代的)

时间:2023-03-21 18:09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西湖一开始并不叫“西湖”。“西湖”之名,肇始于唐朝中期,兴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清,渐渐取代历史上各种其他名称,流传至今,并成为正式的名称。

1、秦:西湖原本不是湖

现在的西湖,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时候还只是一个浅海湾,人称“武林湾”。

2、汉:海边有湖初长成

原来的海湾基本上形成一个潟湖(海湾经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湖),它随着潮水的涨落时隐时现。湖水得源于武林山所出的溪涧泉流,常年湖水丰满,四季清澈晶莹,从而慢慢变为一个淡水湖。因而有了“武林湖”、“武林水”的名字。又因纳龙川、钱源之源,也被叫作“龙川”、“钱源”、“钱水”等。

自古民间又有传说有金牛卧在湖底,每当天旱季节,湖水快到干涸时,卧在湖底的金牛就会浮出水面,刹时间金牛浮现处金光四射,金牛口中涌出清泉来,迅速将湖水填满。人们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明圣之瑞,由此人们便把这个湖叫做“明圣湖”,也称“金牛湖”。

由于金牛湖在钱唐县境内,且紧领钱唐县治,故又称“钱唐湖”,简称“钱湖”。

3、南齐:西陵渡口松柏下

在孤山的西端有一个渡口唤作“西陵”(也称西林或西村),是孤山连接北山和栖霞山的唯一通道,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故一时也把西湖称为“西陵湖”。时有钱唐名歌妓苏小小住在西陵。《古乐府》中就有苏小小所吟诗句:“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4、隋:上下相望叫“上湖”

当时钱唐湖的形态基本固定,时称“上湖”,因它的北面有下湖,上湖位在其南,乃以两湖的相对地理位置而得名。

5、唐:西湖之名频频现

至迟在唐代,“西湖”这个称呼已经被频繁使用。出现“西”湖之称,是由于早前的钱塘县城,隋以后从位处西湖之西,迁建到西湖之东,也就是原来在城东的钱塘湖,现在位于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

“钱唐湖”这个称呼到唐朝时,也随县名更改而改作“钱塘湖”。

此时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石涵湖”,是因唐长庆年间白居易筑石涵以蓄泄湖水而来。

6、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于是西湖又多了“西子湖”、“西子”、“潋滟湖”的别名雅称。

又叫“放生池”,是北宋天禧年间,杭州郡守王钦若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而得名。

7、南宋:沉迷湖山“销金锅”

南宋定都杭州以后,杭州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湖之名也迅速远播。但是南宋统治者偏安于半壁江山,沉迷于西湖风光,不思收复失地。当时民间百姓又把西湖叫作“销金锅儿”(喻大量花费金钱的场所),以示不满。

又叫“贤者湖”,系南宋文人楼钥以西湖有贤者之风而称。

8、元明清:西湖之称成正名

西湖之名渐渐取代历史上各种其他名称,成为正名。

另外,明时又有“放生池”、“高士湖”之称,清时又有“明月湖”和“美人湖”等称呼。

扩展资料

西湖地质成因

关于西湖,历来就有很多美好的传说,有明珠西湖,有断桥白蛇等等。传说终归是传说,除了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古代有关西湖地质成因的书籍记载都较简略。明代《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

近代学者从地形、地质、沉积及水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考证,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潟湖。民国9年(1920),科学家竺可桢考察西湖地形后发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称:“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

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潟湖。”竺可桢还从沉积率推断,西湖开始形成年代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竺氏认为西湖形成之初,面积要比现在大,后由于三面山区中的溪流注入,所挟沙逐渐填充西湖,湖面随之逐渐缩小,倘若没有历代的不断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废。

1924年,地质学者章鸿钊发表《杭州西湖成因一解》,对竺氏的观点又进行了补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积成湖堤,其继以海滩变迁而维持湖面,二者为形成西湖之重要条件。

2. 西湖是什么年代的景色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

3. 西湖是哪一年

2012年开始。

西湖论剑

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自2012年创办以外来,已经举办了8届。是政府和企业间合作的桥梁、传播国际信息安全新动态,已经成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的一张金名片。

2012年5月

安恒信息成功举办了首届“西湖论剑”。本届高峰论坛将围绕“技术创新 & 行业应用”这一主题,以强大的业界影响、盛大的演讲阵容、前沿的论坛议题、对话交锋以及众多的商业机会五大亮点,展现出一场专业的WEB应用防护与数据安全盛会!无论从产业发展的高度,还是从应用实践的深度,还是从前沿问题的热度,论坛覆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安全热点话

4. 西湖始于哪年

西湖历史悠久,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动员20万民工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桥,自此西湖水面分东西两部,而南北两山始以沟通。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三月初,西湖边踏青,从白堤漫步到苏堤,仿佛一路行走在诗与画之中,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还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都心有所感。无论是行还是坐,都是岁月静好,一路迤逦,西湖十大景纷至沓来,而这个季节最让人能体味到何为“苏堤春晓”,何为“柳浪闻莺”,名中有诗,名中有画。

5. 西湖是什么年代的建筑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媲美于古代美女西施的西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学术界至今仍众说纷纭。了解西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对西湖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筑塘形成的。西湖原来与海相通,这是古今比较一致的看法。据南朝宋文帝时钱塘县令刘道真在《钱塘记》中所记,东汉时钱塘郡议曹华信为了防止海水侵入,招募城中人民兴筑了“防海大唐”,建成以后,连钱塘县衙门也迁来了,这就是今日杭州市的前身。西湖从此与海隔绝,成为湖泊,此说历代学者都有认可,因此流传至今。19世纪初,日本地质学者提出另一种说法,西湖是因火山爆发,岩浆阻塞海湾而成为湖泊的。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经过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西湖原是一个泻湖,推翻了日本地质学者的说法。竺可桢认为,西湖本是海湾,后来由于湖潮挟带的泥沙在海湾南北两个岬角外(即今吴山和宝石山)逐渐沉淀堆积,最后相互连接使海湾与大海隔绝而成为湖泊。魏嵩山先生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指出当时(杭州附近)的钱塘江水面仍相当辽阔。而《汉书·地理志》“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的记载,则清楚地表明在西汉时期西湖仍为海湾,杭州市区还未成陆。魏氏认为刘道真《钱塘记》所载“华信筑大塘”之事确实,因此认定西湖与海隔绝成为内湖,时间应当是在东汉。林华东先生对众多研究者主张的“西湖是因为东汉华信筑塘成功后才形成”的说法提出异议,认为如果确有华信筑“防海大塘”,其功能也该是防御海潮冲击陆地,就像1983年7月在杭州江城路立交桥所发掘的五代钱氏捍海塘的功能一样,说明东汉华信筑防海大塘时,内侧地带已经成陆,但是由于常受潮患,因此在海潮冲击要害处“立塘”,保护陆地不被海水吞没。这并不能说明华信是吴山与宝石山之间,筑起一条如同建造水库时的拦蓄水大坝后,才促成西湖的形成。林先生主张最迟在东汉之前,西湖就已形成。

6. 西湖哪个年代的
  • 搭配网一直为流行的你找当今最最流行好看的服装搭配,不让时尚流行的你在这个时代落伍,我们要走在流行服饰搭配的最前端!
  • 版权所有 © 2021-2024 服装搭配(JingBaJia.Com)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 京ICP备170009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