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运用
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呵呵,这也就是本人的一点见解啦.多有不全,望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2. 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运用答辩分为三个阶段回答该问题吧:
第一阶段:需根解损。辩论里面有四大核心议题,分别是:需要、根属、解决和损益。对于答辩一样如此。
A.需是需要,高效地准备答辩,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答辩的对象以及目的是什么,比如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好的框架,用以支撑后续研究的发展;而毕业答辩的核心则在于突出自己做了什么,工作量、贡献和创新的大小是多少。此外,了解到自己的听众是谁也至关重要,比如博士答辩前一般会贴出来具体的评审老师,可以投其所好,避其锋芒。比如知道A老师很喜欢利用B方法,可以突出自己文章中B方法的使用;亦或者C老师对于D理论的了解很深入,那么如果自己的内容中有对D理论不清晰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理清。
B.根是根源,高效做好答辩,要理解答辩的目的和需求背后的根本问题在哪。如果是开题答辩,那么核心目的在于提出思路,延伸问题;毕业答辩的核心则是归结结论,收尾问题。要了解对于不同答辩自己需要传达的核心是什么,应该侧重哪一方面的讲解,突出哪些地方。
C.解是解决方法或方案,也就是整个答辩的过程。一个好的答辩,需要有着清晰的逻辑以及层层递进的层次,以一般的论文为例,首先要说明介绍和背景的部分,之后需要和其他文献比较差异,再之后需要说明方法、模型和待解决的问题,而后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其的分析,最后是扩展和结论。按照结构化的模式进行操作,总不会有大错误。具体可以找师兄师姐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
D.损是损益比,在这里我解释为需要讲的和不需要讲的内容的占比。理解好听众希望听到什么,不希望听到什么。对于一个学术答辩的话,如果讲述者花费大量时间来论述问题的背景或是方法的应用会使得重点偏移,而忽略了核心是研究的这个问题哪里有价值以及采用现有方法如何解决现有的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一般而言,一个好的答辩,核心的部分应该占到70%以上的内容,而一些开场、寒暄、非重点部分、结语、感谢应该在10%以内快速完成。剩下的10%-20%应该用作灵活调整时间,毕竟答辩的话很多人会紧张,语速、心态、对于内容的把握都会产生异化。
第二阶段:准备与练习。准备部分前面已经提的差不多了,这里重点说下展示方式的准备以及练习。
A.展示方式:一般来说是PPT,当然也有用Poster或者Prezi的,不过还是建议中规中矩的好。以PPT为例,需要做到的要点大概包括:拒绝花里胡哨,用色不建议超过三种,字体字号请按内容统一,该加粗加粗,该高亮高亮;有页码,方便后续的提问;逻辑清晰,不要涉及到不重要的内容,不要掉进细节。最后,善用师兄师姐的模板,不要过度依赖,也不要离题万里。(同时提前了解下答辩的放映是4:3还是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