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波长290-320纳米,如果皮肤发生红肿、水泡、脱皮等现象,即所谓的晒伤,便是UVB导致的。防晒产品中的SPF值指的就是防晒霜防UVB实力的指数。比如SPF50的防晒霜,防止皮肤产生红肿的时间为15*50=750分钟。一般通勤族选择SPF30的防晒霜足矣。
UVA:波长320-400纳米,不仅是皮肤晒黑的元凶,还会破坏皮肤中的胶原与弹力纤维,造成光老化,产生皱纹,是抗皱时重点关注对象。日系防晒通常用PA值来表示防晒霜的UVA的防护能力,加号越多则实力越强。
怎样有效防晒
避免直射:
通常来讲,早晨10 点至下午2点之间,紫外线最强,这个时间段内不要在阳光下暴露太久。
物理遮挡:
遮阳伞、太阳镜、长袖衫是皮肤的另一层屏障,能够为身体提供更全面的防护。
涂防晒:
防晒霜按照成分与防晒原理,可以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种:
物理防晒
防晒原理:利用二氧化钛(TiO2)和氧化锌(ZnO)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直接反射将紫外线,属于广谱防晒。
特点:皮肤不直接接触紫外线,更为温和,皮肤敏感的小仙女们推荐物理防晒。物理防晒中通常会添加氧化锌,质地多油腻厚重,干皮小仙女可以放心使用。
化学防晒
防晒原理:通过化学吸收剂成分,聚集紫外线中的能量,然后将有害的紫外线转化成热能或可见光的形式,重新释放,达到防晒效果。
特点:质地轻薄,适合喜欢清爽使用感的小仙女。但是化学防晒剂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不适合干皮敏感肌小仙女。
常见的化学防晒剂:
OMC:
中文名曰:皮酸盐,也叫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属于油性化学防晒剂,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紫外线UVB防晒剂就是它。对皮肤刺激性小,多见于日系防晒。
Tinosorb S :
中文名曰:双-乙基己基苯酚甲氨基苯嗪,油溶性化学防晒剂,能够给同时吸收UVA和UVB,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防晒剂。干皮抗衰老怒推。
Octocrylene :
中文名曰:奥克立林,也叫欧托奎雷,同属于油溶性化学防晒剂,它可以吸收紫外线中波段在250~360mm的UVA和UVB。常与其他防晒剂组合,多见于SPF防晒指数在30以上的产品。干皮小仙女们去海边旅行可以选择它。
Uvinul A Plus :
中文名曰:二乙基氨基羟基苯甲酰苯甲酸己酯,刺激性较强,是一种紫外线UVA防晒剂,这种成分在澳洲被批准在防晒霜中使用,但美国FDA要求它用量不得超过10%,并不允许在防晒霜中使用,不推荐给敏感的干皮星人。
Parsol SLX :
中文名曰:聚硅氧烷-15,呈现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澳洲与日系防晒可以见到,同样没有得到美国FDA批准,属于刺激性比较强的防晒剂,不推荐干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