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流行服饰 > 宋代流行的戏(宋朝时的戏曲)

宋代流行的戏(宋朝时的戏曲)

时间:2023-01-02 10:40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戏曲最开始是由巫师的跳大神开始的,那是戏曲美的出现。在汉朝时期出现了“角抵戏”,这个戏种大约延续到唐朝,唐初时出现“参军戏”,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相声一样的滑稽表演,至唐代中期而大盛。到宋朝时出现了宋杂剧,杂剧在表演过程中加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造。此时,南戏也在不起眼的温州出现了。南戏过后就是元杂剧,此时是中国戏剧真正的黄金时代。元杂剧的高度繁荣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之后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有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而南戏中,最有名的声腔就是昆曲了,于是昆曲就最后走向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的顶峰,此时出现了像《牡丹亭》之类的高文学品位的剧本。昆曲成于明朝初,没于清朝没,因为这时出现了京剧,当然这时出现的不仅有京剧,还有许多其他被称为“花部”的地方剧种,此时,戏曲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所以现在我们在舞台上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最悠久的剧种应该是昆曲,算来已有600年的历史了。

后面的两个怎么回答我也不知道

2. 宋朝有哪些戏曲

我国古代 的歌舞剧一般通称为戏曲,其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如汉代的《东海黄公》、唐代的《踏摇娘》、宋代的《队舞》等。

在歌舞剧中,演员通常熔歌、舞、讲、表演等于一炉以塑造人物,在简 洁的舞台上借虚拟表演,自由变化的舞台空间展开剧情,揭示矛盾冲突,完成艺术形象的设计

3. 宋朝有戏曲了吗

宋元戏曲成熟的代表形态是南北宋之交时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南宋戏文,以及金元之交时在北方的中原地区形成的元杂剧,而戏曲形成的最初过程则发生在北宋,基础是宋杂剧与各类说唱歌舞表演艺术的融合。大约在宋仁宗中期的庆历、皇祐年间(1041~1054年),由唐代沿袭而来的坊市制度彻底废弛了。随着市场自由商业活动的开展,城市里出现了市民集中进行游艺活动的区域——瓦舍勾栏,这促使了市民文艺的极度繁荣。瓦舍勾栏把当时的各类时兴伎艺表演都集中在一起,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提到的汴京瓦舍勾栏里的表演名目就有几十种,例如小唱、嘌唱、杂剧、傀儡、杂手伎、球杖踢弄、讲史、小说、散乐、舞旋、小儿相扑、掉刀蛮牌、影戏、弄虫蚁、诸宫调、商谜、合生、说诨话、杂扮、说三分、五代史、叫果子等等。就在这种共同演出,彼此竞争,互相影响,求存共荣的过程中,一种融合的情形发生了——戏曲从而走了出来。

根据现有的资料看,上述提到和没提到的宋元民间表演艺术中,对戏曲发生了最直接影响的,除了提供模拟表演技巧的宋杂剧之外,还有提供舞蹈程式的大曲舞旋,提供音乐程式的诸宫调,以及一些其它说唱艺术门类如唱赚、鼓子词、陶真、涯词等,其它表演艺术门类如杂扮、合生、迓鼓以及民间社火装扮等。

上述所有表演艺术,经过了长期的一起演出与合作,共同对戏曲的成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其中,作为综合表演艺术核心的成分是宋杂剧。

4. 戏曲在宋代形成之后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5. 宋朝 戏曲

南戏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传统戏曲剧种。

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6. 宋朝流行什么戏曲

中国戏曲发展有五个时期。1、先秦至中唐:先秦至中唐是我国戏曲的萌芽期,这个时候戏曲处于萌芽状态;2、唐代中后期:唐代中后期是戏曲的形成时期,为后世戏剧发展打下基础;3、宋金:宋金是戏曲的发展期;4、元代;元代杂剧盛行,是戏曲成熟期;5、明清:明清戏曲发展如火如荼。

宋代是戏曲的发展期,到了宋朝之后,杂剧兴起,金朝也出现了“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无论是从乐曲结构还是从内容方面,都为戏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 宋朝有什么戏曲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中,宋代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所达到的高峰,是空前的。由于物质的发达,使人的精神追求反而退步,因而此时期的表演艺术区别于之前的抒情化倾向,而有着“理性高悬”的特色。

宋代的戏曲活动,分别从北宋、金、南宋几个政权统治阶段展开,在地理上分别分布于以北宋的首都汴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金代首都上京会宁府为中心的东北地区和以南宋永嘉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不同地区的戏曲形态和文化氛围都有所不同,所以分别称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南戏”。“宋杂剧”为宋代的戏曲。“杂剧”之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杂剧泛指各类表演伎艺,到了北宋时期,杂剧与歌舞百戏有了区分,独立成为一项艺术类别。南北两宋时期的杂剧都是有剧本的,但是都没有留传下来,只有剧目记载,在宋代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录了南宋280本杂剧的剧目。

宋杂剧的演出形式有着生动活泼的特点,在表演形式上大致分为“滑稽戏”和“歌舞戏”两个类别,它们表现内容的方法各异,题材丰富。其中,滑稽戏所占比重较大,《宋官本杂剧段数》中的280个剧目中,绝大多数都是滑稽戏,如《眼药酸》、《急慢酸》、《四孤夜宴》、《老孤遣妲》、《睡孤》等。而歌舞戏在宋杂剧中则居于突出的地位,在《宋官本杂剧段数》中,关于歌舞戏的剧目记载,有着一多半。这类剧目的剧名多缀有大曲、法曲或词牌名,如《裴少俊伊州》、《索拜瀛府》、《棋盘法曲》等。大曲、法曲、词调以及诸宫调等都是唐宋以来盛行的乐曲。

北宋时期,宋杂剧的表演已经有了角色分工体制,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装孤是宋杂剧的五个基本行当,还有一个名为“竹竿子”或称“参军色”的角色。宋杂剧曾出现诸多的优秀演员,在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中记载,有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这六名为当时的著名杂剧女演员,她们均来自于民间的勾栏瓦舍。

8. 宋元时期的戏曲

宋元时期的戏曲表演场所叫勾栏瓦舍。瓦舍中搭有许多棚,以遮蔽风雨。棚内设有若干勾栏。大的瓦舍,有几十座勾栏,演出杂剧及讲史、诸宫调、傀儡戏、影戏、杂技等各种伎艺,可容观众数千人。宋、元时的勾栏,今无一存,也没有留下任何形象资料,只能从各种记载中了解它的大致结构。

9. 宋朝有没有戏曲

我是老艾,很高兴可以为您的问题做出解答。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宋代是中国古代乐舞发展的转折点。

  • 搭配网一直为流行的你找当今最最流行好看的服装搭配,不让时尚流行的你在这个时代落伍,我们要走在流行服饰搭配的最前端!
  • 版权所有 © 2021-2024 服装搭配(JingBaJia.Com)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 京ICP备170009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