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一勾勾,山东省临邑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勾勾是由山东省高唐一带的鼓子秧歌衍化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创于清代初期,发源于山东禹城、高唐一带,兴于清末及民国时期,是在流行的花鼓基础上发展而成。由于其唱腔在每个上、下句结束时,总要以假声颤一下,通常出现七度、八度的大跳,因而被称为一勾勾,或因它的主弦四弦胡琴而称为“四根弦”或“四音”。
14.四平调,是地方传统戏剧之一,由豫东花鼓演变而成,后经过挖掘整理,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等的腔调发展而成,仅流行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接壤地区,因它以花鼓为主,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也称它为"四拼调",后改称"四平调"。也有人认为,是根据其曲调四平八稳、四句一平而得名。
15.化妆坠子,平板、寒韵、五字嵌、十字韵、快札板,流行在山东省莘县、冠县、济宁一带,东明、曹县曾有业余剧团。与山东省毗邻的河南省商丘、河北省清丰、安徽省宿县,也很流行。
16.大弦子戏,一种流行于鲁西南和豫东北的古老传统戏曲剧种,渊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部分剧目﹑曲调同柳子戏近似﹐但风格较粗犷﹐当地民间有"粗弦子﹐细柳子"的说法。也保存了一些高腔﹑青阳﹑罗罗等古老腔调。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笙笛为辅。
17.罗子戏,又称大笛子戏、罗罗头、“大笛子罗罗”。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和属于弦索腔系的柳子戏、大弦子戏、卷戏是姊妹剧种,与南方传来的“南锣调”、“罗罗腔”不同。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带及山西东南边境,在山东主要流行于阳谷、莘县、冠县、东明一带。
18.乱弹,分布于山东临清、冠县,河北清河、钜鹿、赵县一带。
19.哈哈腔,哈哈腔又被称为柳子调、喝喝腔,是产生于河北省民间的地方剧种,由冀东南和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演变面形成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蓝关戏,蓝关戏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莱州市及招远市境内古老的戏曲剧种,属于高腔“道情戏”,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1.渔鼓戏,流行于沾化一带
22.八仙戏,流布于青州、临淄接壤地方的民间小戏,乃是以外地流入的地摊演唱形式为基础,吸收当地艺术营养发展而形成的。由于演出此戏,惯例是开场演《八仙庆寿》,群众称之谓“唱八仙”,随之沿习呼定名为“八仙戏”。
23.端公戏,流行于微山湖一带
24.王皮戏,植根于山东东阿县牛角店下码头村,流行于东阿、平阴、冠县、茌平等地的戏曲剧种之一,为境内所独有。
3. 山东地区的戏曲种类1,山东梆子: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
2、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又名"莱芜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中的奇葩。
3、枣梆:是山东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古曹州(今菏泽)。枣梆的唱腔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用真嗓吐词,假嗓托腔,而且真假嗓音截然分开,由真嗓突然翻高而假嗓,是其特有的韵律。
4、东路梆子:又称章丘梆子,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目前流行的东路梆子,为秦腔系统的分支,是经过山西、河北等省而流传到山东境内章丘、惠民等地的。
5、罗子戏:又称大笛子戏、罗罗头,是山东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带及山西东南边境,在山东主要流行于阳谷、莘县、冠县、东明一带。
4. 山东啥戏曲山东的代表戏曲名称是:山东梆子、山东大鼓、山东琴书、胶东大鼓、柳子戏等。
1、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2008年6月7日,山东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又称“犁铧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清末进入济南等城市。2006年5月20日,山东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唱扬琴”或“山东扬琴”。它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自娱演唱形式“庄家耍”(又称“玩局”)。主要流行于山东地区。
4、胶东大鼓
胶东大鼓是产生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迄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盲人调,广泛流传于胶东半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乡土气息,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5、柳子戏
柳子戏,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山东地方戏曲有哪些山东境内流行的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境内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平调、东路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其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10余个市地。 这些剧种,除了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属于外地形成的梆子腔剧种流入山东外,其与皆是本地梆子腔剧种。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柳琴戏流行于鲁南、苏北一带因使用柳叶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流向胶东和鲁中北地区的肘鼓子,分成了东西北三路及本肘鼓等不同的支流。西路发展为五音戏,流行区域以章丘为中心,西至济南、历城,东至张店、周村一带。北路形成灯腔,流行于惠民、济阳、博兴、广饶一带。东路肘鼓子独成剧种,流行于潍坊、临朐、临淄、沂源等地。而本肘鼓又分别发展演变为“冒肘鼓”—茂腔和柳腔。茂腔主要流行于诸城、高密、安丘、胶县等地。柳腔主要流行于即墨、青岛、平度、胶县、莱阳、掖
6. 山东戏曲都有啥答案是:山东剧种比较多,大概有三十多种,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柳子戏,历史上东柳西邦的东柳就是指山东的柳子戏;山东梆子戏,历史悠久,从明朝中期到现在,四百多年历史;吕剧,解放后兴起的年轻剧种,但在山东发展的最好;柳琴戏,兴起于清末,二百多年历史。
另有一些剧种,流行范围较小,像柳腔、茂腔流行于青岛、潍坊、日照,五音戏流行于淄博、章丘一带,大平调、两夹弦、四平调、花湖、枣梆流行于鲁西南一带。
今年流行穿小黑裤(今年流行穿小黑裤吗)
山东话流行的戏曲(山东流行什么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