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种种担心,从20年代的电影到后来的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担心的焦点不外乎暴力、颓废等。好处与坏处只有一线之隔,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上网亦是如此。跨越了“利”的界线便是“弊”。
上网本身并非坏事,只是网上有一些不良东西。如若干书报杂志中的作品,包括一些漫画书中都有妨碍孩子成长的内容。影视节目中,不健康的成分也存在。总不能不让我们到社会上去,不看影视节目吧? 所以,学好学坏,取决于主观选择。不上网,也可以学坏。抓紧教育才是关键,而不应该怪网络。
互联网时代的的到来,对于青少年来说虽说有一定坏处,但上网带给我们的毕竟是好处大于缺点,虽然出现过一些不好的事实。但毕竟只是少数,有很多很多上网的人从网络上获得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帮助。一件事的好坏要看如何去对待,只要把握好度,就会很好的向前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上网的好处,比如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网络还是会带来很多好处。就是你不让中学生上网,其结果也只会是他们在找他其他的方法去和外界交流,结果还是一样。如果不让中学生上网,怕是影响学习,到网络信息社会的时代,我们还从新学起,这样只能和其他发达国家距离越来越大。前段时间美国黑客袭击中国网站,要是中国从事网络安全的人更多,就不用害怕美国的什么袭击,我想他们也不会轻易的得手吧。我们不在青少年培养他们对网络的兴趣,将来肯定会更少的人喜欢这向职业,结果也只会是,在网络上中国仍然输给美国,网络又会变成美国袭击中国的最好途径。所以我们不应该禁止中学生上网,而是对其加以引导,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6. 谈谈网络带给流行音乐的影响有那些100字音乐铸就的三代情缘
我们家,从我爷爷开始喜欢音乐。
爷爷会拉二胡,教会了我爸。自小我们家墙壁上就挂着一把二胡,我还记得有蛇皮的纹路,拉弓是奶白色的马尾。正是这把二胡,让妈妈爱上爸。那时候爸妈住两对面,爸爸喜欢拉二胡,妈妈喜欢唱歌,他们俩经常就坐在巷口一个拉一个唱,有时候会引来一些路人驻足观看。妈妈家条件好一些,外公是个生意人,我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得宠。而爸爸家境贫寒,又是家中的老大,虽然读书的时候学习优异,但还是无奈辍学,早早做工赚钱养家了。爸妈的恋爱遭到外公的强烈反对,但是妈毅然地嫁给爸。
大哥是家中长子,得到爸爸的真传最多,他会吹笛子、口琴、拉二胡、拉手风琴,后来又自学了弹吉他。长大以后的大哥,英俊潇洒,又会各种乐器,唱的歌也悦耳动听。单位很多女孩子都对他暗自倾心,在一次文艺汇演,他和一个女孩组合表演了一个节目,他弹吉他,那个女孩唱歌,后来,那个女孩成了我的嫂子。
大哥结婚后生一个胖小子,胖小子也遗传了我们家的基因,我记得他满周岁抓阄的时候,桌子上放了玩具、钱、算盘、笛子、糖果等一些东西,让他去挑一个最喜欢的出来,他直接就抓了笛子,然后就放在嘴里胡乱的吹。那时候,我哥嫂忙于工作,侄子跟我爸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我老爸教他唱的那首《智取威虎山》,被他唱的活灵活现、颇有京味。在他4岁时候,就敢上台表演了。后来考上大学,和几个爱音乐的伙伴们组成了一个乐队,他担任主唱加吉他手,1.8米的身高,加上白皙的皮肤,那潇洒劲,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乐队里另外一个歌手,一个漂亮的南昌女生,成了我后来的侄媳妇。
在我们家,每逢佳节大家齐聚的时候,吹拉弹唱,相当热闹。我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们全家院子里赏月,大哥一曲《十五的月亮》,笛声悠扬,我姐听到一半,忍不住拿起口琴,口琴声喝着笛声,其他人轻轻唱着歌,“十五的月亮,照着家乡照着边关……”
你若问我音乐在我生活起了什么作用,在我们家,音乐是传承、是扭带、是亲情、是爱情,热爱音乐,使我们更热爱生活。
现在流行什么马尾辫(现在流行什么马尾辫好看)
网络流行音乐氛围(谈谈网络带给流行音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