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防晒喷雾使用时用到的剂量需要大,防晒霜或者防晒乳一般都是在黄豆大小的样子就差不多了。普遍的防晒霜使用以后都比较偏白,并且有些在涂抹时不好吸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先挤在手背上,然后用指尖将防晒霜匀开,在轻轻按压拍打在皮肤上,这样可以减少防晒霜涂抹以后出现不均匀,或者面部太白的情况。面部涂完以后,一定不要忘记脖子,否则会出现脖子和脸脱节的情况。
3、防晒霜出门前提前使用
防晒霜一定要在出门前15-20分钟时涂抹使用,因为防晒霜不是一涂上去以后,就会立马有防晒的效果。防晒霜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吸收的,只有皮肤在吸收以后,皮肤表层才会形成抵抗紫外线的保护膜,让皮肤达到真正防晒的效果。
4、防晒霜定期涂抹
防晒霜的防晒效果并不是涂一次,就能保持一天。防晒霜需要每隔两小时补一次,因为我们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紫外线在的照射会让防晒霜跟空气产生氧化作用。一旦防晒霜全部氧化完以后,皮肤就没有得到保护这个时候自然就会被晒黑或者晒伤。
防晒霜怎么选购1、普通成年人应该购买一款防水、广谱防晒系数30的防晒霜,每两个小时适当补涂一次。
2、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长波紫外线防护能力评价指标目前为止还没有全球统一标准。欧美现在更多采用的是Broad Spectrum SPF,也就是代表广谱防晒,表示产品既能防护中波紫外线也能防护长波紫外线。
3、但如果你购买的是日系防晒霜,需要注意的是PA值。PA(Protection UVA)是1996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指的是防止长波紫外线的有效程度指标,是日系防晒中最广被采用的标准,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2013年又加入PA++++。
防晒霜怎么看防晒指数1、PA
PA是1996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是目前日系商品中最广被采用的标准,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防晒系数PA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A的防御能力的检测指数。对于PA值,国际上并无认证标准。
2、PPD
UVA是长波紫外线,分为UVA-1(360-400nm)和UVA-2(320-360nm),约占10%~20%,只要是白天UVA就存在,可以穿透大部分云层、玻璃,直达肌肤真皮层。因此,即便是阴天下雨,UVA射线也不会减少。它能使皮肤里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令皮肤干燥,加速黑色素形成,使肤色变黑,到达肌肤真皮层后,可以破坏肌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导致肌肤出现皱纹和衰老,同时也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原因。
防护UVA的指数一般以PPD或者PA来表示。PPD是欧美系统采用的指延长皮肤被UVA晒黑时间的倍数。一般肌肤被紫外线UVA照射2小时后,皮肤仍然持续存在的晒黑,使用PPD2的防晒品,可以有效防护UVA长达2小时,以此类推,是最符合实际防止黑斑产生的保护系数。PA是日本系统采用的反映对于UVA晒黑的效果,是以加号的多少来表示: PA+ = PPD 2-4,PA++ = PPD 4-8,PA+++ = PPD>8。也就是说PA+可以防护紫外线UVA2小时至4小时,每多一个加号就以此类推。
3、SPF
皮肤在日晒后发红,医学上称为“红斑症”,这是皮肤对日晒作出的最轻微的反应。最低红斑剂量,是皮肤出现 红斑的最短日晒时间。使用防晒用品后,皮肤的最低红斑剂量会增长,那么该防晒用品的防晒系数SPF则为:
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
SPF防晒系数的数值适用于每一个人,其计算方法是:假设紫外线的强度不会因时间改变,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当他采用SPF15的防晒品时,表示可延长15倍的时间,也就是在300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防晒系数SPF是测量防晒品对阳光中紫外线UVB的防御能力的检测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