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包装,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2. 物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包括菜鸟网络针对物流商各项服务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即是菜鸟指数,即包含物流实效、派件服务、用户评价等环节,物流投诉率、二次申诉率、次日完结率、周末派件成功率等都在其考核范围内,评价结果直接影响物流商的服务排名、商家端快递公司展示排序和服务推荐等环节。
3. 物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图1、价格经济实惠,部分线路低至1元/KG;
2、新客户15公里内免提免送,老客户额外送保险(仅限五一活动)。
3、深圳到全国物流专线,部分折扣线路是同行业五折。
4、能额外提供打木架等物流包装服务,方便安全,防止货物破损。
4. 物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方案控制运输成本的措施
1. 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
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
2. 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
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和销售额比例较大,凸显了运输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运输成本的控制并不是哪一个或几个部门、哪几个工作人员或哪几个工作岗位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以物流管理部门为主导,物流运输乃至于整个物流功能环节及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所有人员的共同配合,科学规划和协调,做到人人关心成本管理,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共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物流总成本。
3. 提高企业物流运输管理水平
运用系统观点不断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提高企业运输管理水平,树立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追求整个供应链、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运输成本最小化,不断发掘运输成本降低潜力,持续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水平。
4. 消除运输中不合理现象
物流运输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在组织运输时,要对运输活动及涉及到的其他环节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尽量压缩不必要的环节,减少个别环节所占用成本
5.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作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
6. 科学设计运输网络,实现优化运输
在运费、运距及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可充分运用运筹学、管理数学中的线性和非线性规划技术、网络技术等解决运输的组织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计划和方案;运用“送奶线路”、定制化运输等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
7. 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现代物流的开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的速度以及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信息的共享,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通过运输管理系统(TMS)和其他管理信息系实现有效对接,可使运输环节作业或业务处理准确、迅速.
5.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有: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主要有:运输车船标准;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货架、储罐标准等。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术标准 l、专业计量单位标准。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本身还有许多专门的计量标准。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模数,是指在物流系统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地应用的基准尺寸。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 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 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这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的物流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宙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 深等尺寸的依据。 4、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确定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维尺寸的依据。在物流过程中,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 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其它各有关环节的标准化。 (二)物流中的专用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是指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船舶、卡车等运输工具,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出发,所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和载荷能力标准等。 2、作业车辆标准。指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等,在规格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指物流中完成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械、传输机械、提升机械等,在尺寸、传输能力方面的技术标难。 4、仓库技术标准。指仓库尺寸,建筑面积,单位储存能力,吞吐能力等技术标准。 5、站台技术标准。指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重量标准以及包装材料、材质标难等。 7、货架、储罐标准。指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是对物流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可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范围、权力和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等。
6. 物流运输指标体系物流KPI
General Introduction KPI
即关键业绩指标能够企业通过对发展的定义与衡量实现企业目标。
其关键指标是经过企业认可的,同时是反映成功因素的可衡量的指标。
,
所
选择的
KPI
须能体现企业目标,必须是对企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同时是可衡量
的。
,
关键业绩指标通常是对企业长期的考量。
一个成功的物流园区应该是高效的,经济的
(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服务质
量
)
,能够达到企业内部目标与服务标准且超越客户的期待。
3PL
的
KPI
体系通常包括以下
5
部分
:
库房操作的
KPI
库房操作是一个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我们建议对以下业绩进行衡量
:
1.
库存安全率
2.
月库存盘点准确率
3.
出库准确率
4.
货物待发率
1.
库存安全率
:
该指标是对某一阶段内库存货物安全的衡量,该数据反映库存货物是否有破损
或丢失的情况。
库存安全率
=
库存安全货值
/
库存总货值
* 100%
-
目标应为
100 %
2.
库存安全率
:
该指标是对某一阶段内库存盘点准确率的衡量,该数据反映在库存盘点中是否
有盘点差异的情况。
库存安全率
=
库存盘点准确货值
/
库存盘点总货值
* 100%
7. 物流企业指标体系标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