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秋冬服装 > 闽南民间流行小曲(闽南歌民谣)

闽南民间流行小曲(闽南歌民谣)

时间:2023-01-02 18:37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山歌之乡福建民歌《采茶歌》, 而且是属于闽西的采茶歌采茶扑蝶杂锦歌采茶灯天黑黑福建新童谣鹅小鹅走路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跌一跤,头上鼓起圆包包。

圆圆的包鼓老高,好像戴顶小帽帽。

小小帽子挺不错,遮阳挡雨真是好。

鸡来瞧,鸭来瞧,瞧得小鹅咯咯笑。

农民伯伯笑哈哈竹棚挂满青丝瓜,地上结满黄南瓜,园里长出大西瓜,漫山遍野开鲜花。

摘下青丝瓜,捧起黄南瓜,抱起大西瓜,采把山野花,农民伯伯笑哈哈,欢欢喜喜走回家。

爱惜粮食农民伯伯真辛苦,背朝蓝天面朝土,不怕严寒和酷暑,早出晚归种稻谷,大家一起想一想,多少汗水流入土,三餐吃饭记清楚,每个饭粒都入肚

2. 闽南民间歌曲

白鹤童子是神仙,都干好事。有一天,有另外一个妖怪占山为王,招兵买马,欺压百姓,影响不好,还专门与姜子牙为敌。众神恼怒,商议对策。决定派另一个神仙来惩罪这个妖怪。这个神仙又派白鹤童子来收治妖怪。白鹤童子很有办法,收服了妖怪,为民除害,为姜子牙出了一囗恶气。

3. 闽南的民歌

二十四节气歌(客语民谣)词:秋林(改编)曲:秋林 唱:秋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花开 雨水来淋 惊蛰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 小满灌水 芒种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立秋之前 种完[番豆] 处暑[拭田] 白露[匀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结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 等过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团圆

4. 闽南语歌曲民谣

汉族民歌品种繁多,仅其不同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十大类:即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田歌、渔歌、茶歌、秧歌(包括灯歌)、风俗歌、儿歌、摇儿歌。

(1)东北部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自古以来黄河下游属于文化比校发达地区。根据风格上的微小差异,该区又可分为两个小区,山东、河北及河北、苏北的一部分为第一小区;辽、吉、黑为第二小区。第二小区实际是第一小区的移民区。所以民歌同属近似风格。全区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2)西北部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过去交通不便,民间音乐较少与外地交流,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3)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4)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5)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6)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7)江汉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古文化比较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至今在许多方面仍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地方特色。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8)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9)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10)西南高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小河淌水》、《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11)客家民歌特区 客家人分布较广,全国有八千余万人口,民欧特区主要指包括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部以及江西东南部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客家人比较集中,客家系古代因战乱由北方中原一带来的移民,保留有古老遗风,使用客家方言。民歌主要为山歌,闻名的曲目有《灯红歌》、《风吹竹叶》等。

5. 闽南歌谣集

这是一首儿童歌曲 - 《摇啊摇》,歌词,

摇啊摇 摇啊摇 船儿摇到外婆桥,

外婆好 外婆好 外婆对我笑哈哈,

摇啊摇 摇啊摇 船儿摇到外婆桥,

外婆说 好宝宝 外婆给我一块糖,

摇啊摇 摇啊摇 船儿摇到外婆桥

外婆好 外婆好 外婆对我哈哈笑,

摇啊摇 摇啊摇 船儿摇到外婆桥,

外婆说 好宝宝 外婆给我一块糕。

6. 闽南歌曲闽南歌

文松演唱的闽南语歌名是《浪子的心情》。

《浪子的心情》是叶启田原唱的歌曲,发行于1988年3月1日,收录于专辑《爱拼才会赢》中。

7. 闽南语民歌

《望春风》是由李临秋作词,邓雨贤作曲的一首闽南语民歌,1997年,陶喆改编并演唱了这首歌曲,并收录在陶喆的第一张专辑《DAVID TAO》中。

创作背景

  • 搭配网一直为流行的你找当今最最流行好看的服装搭配,不让时尚流行的你在这个时代落伍,我们要走在流行服饰搭配的最前端!
  • 版权所有 © 2021-2024 服装搭配(JingBaJia.Com)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 京ICP备170009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