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笛演奏的流行音乐
可以参考一下笛子十大名曲:
1.《姑苏行》
2. 《梅花三弄》
3.《妆台秋思》
4.《幽兰逢春》
5.《春到湘江》
6.《喜相逢》
7.《鹧鸪飞》
8.《黄莺亮翅》
9.《小放牛》
10.《扬鞭催马运粮忙》
以及《我是一个兵》
《刘英俊舍身救儿童》等等。
2. 竹笛演奏的流行音乐叫什么梆笛适合独奏。
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
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北方的笛子多为梆笛(高音笛),发音高亢、嘹亮。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3. 竹笛演奏的流行音乐有哪些适合笛子演奏的歌曲:比较容易流行的,洪湖水浪打浪、珊瑚颂、太阳出来照四方、十送红军、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真的好想你、九九艳阳天、红梅赞、茉莉花等等。流行的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我是一个兵、牧民新歌等。
4. 好听的竹笛流行曲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等这十首曲子。
姑苏行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
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5. 流行的竹笛曲笛子入门适合的歌曲,先应当从简单且节奏欢快的歌曲入手,作为有几十年业余爱好的笛子吹奏者来说,我推荐的是民歌,因为民歌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舒缓又好听。
比如下面一些就可以:
1、《茉莉花》,曲调优美,是民族歌曲经典之作,笛子吹出来很好听。
2、《采蘑菇的小姑娘》,这应该是一首儿歌,用笛子吹来也逗趣可爱,充满喜感。
3、《生日歌》,很容易就能学会,在朋友生日时候,你适时来个笛子伴奏,真是锦上添花呀。
4、《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红歌,节奏欢快,简单易学会。
5、《我爱北京天安门》,也是表达热爱祖国的歌,笛子很快能学会吹好。
以上只是简单地例举了几首简单的笛子入门歌曲,笛子入门的歌曲有很多很多,只要感兴趣,先从入门歌曲入手,熟练掌握后可以吹更好听的复杂点的笛子曲了,充分享受笛子吹奏带来的乐趣!
6. 竹笛演奏歌曲流行歌曲建议买E调。很多笛子爱好者,到后面也是非常喜欢E调。E调笛子不仅常用于吹奏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春到湘江,秦川抒怀,秦川情,农家乐,看秧歌,山村迎亲人,鄂尔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塔塔尔族舞曲),同时E调最接近人的声高,也适合吹奏一般流行歌曲。 真正的笛子爱好者,一般都应该有三根好笛子,即E,G,C各一根。尤其是E调,而其他的可以跟据自己喜好来买。
7. 笛子独奏的流行音乐1、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采用昆曲音调,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2、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3、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由冯子存改编[5],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4、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5、小放牛: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畅,表现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在互相问话对答时的快乐情绪,富有有田园风味。笛子独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后经陆春龄编成笛曲,根据歌舞音乐进行器乐化加工,充分发挥笛子演奏技巧对曲调的装饰作用。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方曲笛运气的绵长不断、悠扬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有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畅活泼,富有生气。第二段转入快板,旋律多在高音区活动,吐音和连奏交替进行,清晰明快,富有韵味,加上调性变化,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