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2. 学前教育改革与思潮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即我们怎样看待和认识儿童;儿童发展观则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是人们对儿童进行培养时有关方法论方面的观点。
演变过程中有五种典型儿童观
1、五四运动前,儿童是“工具”,是个人财产,体现的是“家庭本位”儿童观。
2、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西方文化思想为我国儿童观带来了新思潮,迎来了“儿童本位”儿童观。
3、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儿童成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社会本位”儿童观出现。
4、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儿童再次被发现,“儿童本位”儿童观得以重生。
5、进入21世纪至今,时代进步促使我们不断追寻“儿童本位”儿童观的现代化内涵。
3. 学前教育思潮的兴起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西汉时期的洛阳人贾谊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作为政治家,他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抱负,因为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以失败而告终,不过他的政治眼光和对政论的见解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立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系统和长远。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新书》中,归纳之后可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以礼教作为治国的根本。贾谊因为总结秦国的教训,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而礼教的作用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决定了这种治国教育理论必须依靠教化来实现,由于他继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第二论君主教育的意义。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准,君主本人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对于太子也就是君主继承人的教育极其重要,君主极其继承人的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第三论胎教和保傅制度。贾谊认为,人们的天性差别不大,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孕育时期和后天的培养中,也就是说在胎教和出生后。胎教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极其有特点的内容。而保傅所说的就是为太子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这样既容易实施教育理论效果也会很好。虽然贾谊这样认为,但是他也知道,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全杜绝不良的影响则是完全不可能的。
4. 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
1、幼儿的排序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2、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
3、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o~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
4、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5. 民国时期我国主要兴起的学前教育思潮以幼儿为中心的是陈鹤琴先生。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1892年3月 5日出生。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6岁丧父,8岁入私塾,15岁由姐夫资助入杭州蕙兰中学。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 年改名清华大学)。 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陈鹤琴先生为祖国、为幼教、为儿童奋斗一生的足迹:1923年,他亲手创办了中国自己的第一个幼儿园即鼓楼幼儿园;后又历经艰辛创建了江西省立幼稚师范学校;他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我国幼儿界形成共识,使我国幼儿教育朝着中国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6. 学前教育思想史学前教育自考本科的科目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当代世界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中外文学精读,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学前教育思想史,幼儿园教师道德与法律修养,数学基础,学前音乐与美术教育,学前体育与健康教育,学前语言与社会教育,学前科学与数学教育等等。
学前教育的考研方向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教育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心理学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前教育的就业方向:学前教育就业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均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教育,媒体,心理咨询等领域。
7. 学前教育思潮分析、著作
柏拉图是古代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最大的代表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堪称是三个里程碑。
2、教育目的
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哲学家,武士的培养次之,而农、工、商的训练则放在最轻微的地位。在教育目的上明显地反映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贵族性质。培养哲学家是为了让他们为国家服务,所以柏拉图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3、教育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