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秋冬服装 > 元曲的流行反映出(元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什么)(2)

元曲的流行反映出(元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什么)(2)

时间:2023-03-01 17:28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其实,用白话文字写诗作词,比用文言文字写诗作词更难驾驭。因为白话文字的含义较文言文字少的多,用一个文言文字可以表示的意思,很可能需要用两个以上的白话文字来表达。这就要求在选字时必须精准,既要有诗意,又要有韵味。比用文言文字写诗作词更难,用白话文字写诗作词更能彰显一个人的文字功底和造诣。毛泽东诗词堪称是白话文字诗词的典范

所以,不要一味追求隐约,一味追求使用文言文字,要在选字用词的精准上下功夫。用白话文字照样可以写出好的诗词来。也只有用白话文字写出好的诗词,才能开创唐诗宋词创作的新局面。才是对唐诗宋词最好的传承。

综上所述,我认为,传承唐诗宋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选择古人没有涉猎的事物和话题。尤其要突出一个"新"字。

2、在平仄律的使用上要维持在唐诗宋词时的用律水平上,不要揠苗助长,乱用诸如"孤仄"""孤平""拗句"一类的词语。

3、抒情言志重在学方法,不要把自己弄到古人堆里去。

4、要用白话文字写出高质量的诗词。

7. 元曲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史地位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在元代被称“乐府”,“新乐府”,“北乐府”。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炖的《城斋乐府》,那时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中叶后散曲才包括小令和套数。

扩展资料:

元曲是在元代非常盛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具体点来说,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滑稽搞笑是杂剧的一大特点,散曲则有多种表现形式,内容大多是以抒情为主要目的,元曲不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追求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元曲一方面从诗词那里继承了清丽婉转的风格,使我们在欣赏故事的时候也能够去得到一种文学艺术美的享受,当然元曲的兴起和我国诗歌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是这一时期文化的融合发展,才使得元曲能够在这一时代得以不断兴盛和流传下来。元曲在初期的发展来源于民间的俚语,这些俚语具有鲜明的口语化特点。

而且这些口语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体现了很多地方方言的特点。元曲发展到中期开始出现了一些专业化从事原曲创作的人,就比如说郑光祖,睢景臣。

8. 元曲反应的时代特点

民间性

深刻性

广泛性

典型性

艺术性

曲折性

物流行业标准汇编(物流国家标准术语)

元曲的流行反映出(元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什么)

为什么流行西方伪史(西方伪史漏洞百出)

  • 搭配网一直为流行的你找当今最最流行好看的服装搭配,不让时尚流行的你在这个时代落伍,我们要走在流行服饰搭配的最前端!
  • 版权所有 © 2021-2024 服装搭配(JingBaJia.Com) 站点合作:350872411@qq.com
  •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立即删除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 京ICP备170009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