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夏季时比较活跃,苍蝇的寿命有1个月左右,温度稍微降低是可延长至2-3月左右,在越冬季节寿命更长,最高可达半年之久。通常温度在5-33℃,湿度在60%-70%时最适宜苍蝇的生长,而且雌蝇比雄蝇的寿命长。
苍蝇寿命多长时间
1、一只苍蝇的寿命在夏季时一般在1个月左右,当温度较低时,它的寿命可以延长2-3个月,在低于10℃时基本上无法进行活动,寿命更长一些。
2、影响苍蝇寿命的不只是温度,还有湿度、食物和水,温度在25-33℃,湿度在60%-70%最为适宜。3、雌蝇比雄蝇的寿命长,一般寿命在30-60天,在实验室下可以活112天,在越冬的季节可以活长达半年。
苍蝇的活动习性
1、白天苍蝇的活动比较频繁,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夜间则静 止栖息,苍蝇的活动、栖息场所取决于蝇种、季节、温度和地域。
2、苍蝇出人于滋生地与取食场所之间,其活动范围不大,苍蝇主要受温度和光线的影响,但是每个种类的苍蝇也有不同。
3、温暖的夜晚,相当数量的家蝇栖息在室外的树枝、树叶、电线、篱笆、栏杆等处,而丽蝇、麻蝇等主要在室外栖息活动。
4、到了秋凉的季节,特别是刮风 时大量侵人室内,常在天花板、电灯挂线、窗框等处栖息。
2. 天花流行了多少年大约是公元前1156年开始的。
最早有纪录的天花发作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
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18世纪70年代,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牛痘,人类终于能够抵御天花病毒。
3. 天花的流行历史200多年以前,在欧洲城市的街道上,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因患天花病而满脸麻斑的人。有些地方甚至难以见到没有因天花致残的人。这种病当时就是这样广泛流行。
天花是传染病中流行最广的一种疾病。在18世纪时,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约有44万人,还有许多人在天花治愈后,留下终身残疾,有的甚至双目失明。在幼儿中,尤其是贫民阶层的幼儿中,天花的死亡率特别高。
在当今时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许多国家广泛开展了预防天花的种痘,于是这种可怕的传染病可以认为是被战胜了。现在年轻一代的医生只有从书本上或故事中才知道天花这种病。
每当谈起种牛痘,人们就会以感激的心情回忆起那位提出用接种的方法来抗御天花的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1749--1823)。
琴纳在并不知道天花的病原体的情况下,是怎样发现了抗御这种传染病的方法呢?这源自他非凡的观察力、勤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善于留意别人不十分重视的东西的认真态度。
当琴纳还是一个普通乡村医生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感染过“牛痘”的人,就不再患天花了。原来,在牛、猪、驴、马、骆驼和羊等动物的身上也能看到与人的天花相类似的疾病。患病时,动物的乳房和皮肤上形成一些类似天花的脓疱。
琴纳向村民们仔细询问,原来老百姓早就知道人患的天花和牛患的痘疮有着某种联系。挤奶女工告诉琴纳说,她们通常都感染过牛痘,没有人再患天花。牛痘症状在她们身上仅表现为手上出现一些脓疱,只是间或伴随一些轻微的不适。
善于观察的琴纳医生对这种有趣的现象思考起来,他开始研究记述民间治疗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书籍。从这些书籍中琴纳得知,中国人早就有用牛痘的脓液给儿童接种的习俗。
琴纳对所有的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认真思考,观察了天花和牛痘的多个病例,逐渐形成了一种想法,即人为地使人感染牛痘,这样就能够使人避免患天花病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研究,琴纳决定在人身上进行首次接种试验。1796年5月14日,他从一位感染牛痘的妇女手上提取脓液,接种到自己8岁的儿子约翰·菲普斯身上。过了几天,小孩经受了轻微的不适之后,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但是孩子现在是否对天花有了免疫力呢?这还要进一步弄清,因此还需要作试验。但是这次的试验是危险的——要用孩子的健康作赌注,也许还可能使孩子丧命。
不久以后,在琴纳居住的地区天花急剧流行起来,于是他有可能来检验自己的疗法是否有效了。他提取了天花患者的脓液,把它传染到儿子约翰·菲普斯身上。一连三个昼夜,焦虑不安的琴纳都在极度的紧张中等待着这次决定性试验的结果。大胆的设想终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接种过天花脓液的地方出现过的红点消失了,孩子没有染上天花。经过接种牛痘,他对天花有了免疫力。在意大利波伦亚市给琴纳建立的丰碑上面记下了这一历史性的试验留作永恒的纪念——雕塑家塑造了这位伟大的英国医生正在一个小孩的手臂上划痕的情形。
1798年琴纳发表了关于接种牛痘的文章,于是他的这种方法开始在全世界传开。然而赞成种痘的人们还得要去对付那些愚昧无知和敌视科学的人们的不信任和直接抵制。特别是那些教士们最反对接种。即使在许多国家的医生中,也有不少反对接种牛痘的人,他们认为这种接种法是不科学的。甚至还流传着一些奇谈怪论,说什么种过牛痘的人会长犄角和毛。在一些报刊上也出现了有关这方面的讽刺画。
但是任何一种科学发现迟早总是要取胜的。琴纳的发现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琴纳于1823年1月26日去世,终年74岁。他在临终时已知道他的抗御天花的方法正为人类造福,并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承认。许多科学协会推选琴纳为名誉会员。人们为纪念他发行了纪念章,还在许多城市修建了纪念碑。
但是琴纳始终也未能认识到,他所提出的接种方法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只是在80多年之后,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才对琴纳的发现提出了科学根据。188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次国际医生会议上,巴斯德作了“关于接种法抗传染病的科学原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巴斯德把这类接种都称为种牛痘,把接种的物质称为牛痘苗。“我使种牛痘一词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巴斯德说,“我想科学会承认这个词,以表示对一位伟大的英国人琴纳所作的丰功伟绩的感激之情
4. 天花出现在哪个朝代康熙早年的生活就一直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之下,他出生没有多久,正赶上天花大流行。不得已之下,由其乳母抱出紫禁城,寄住在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邸(雍正时改为福佑寺)中“避痘”,可以说长期得不到父母之爱。两岁那年,他仍然没有躲过痘魔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