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9岁女生因高考落榜,被当老板的父亲送到澳大利亚自费留学,3年花掉80万元人民币不仅没有拿到任何洋文凭,今年春节前反而抱着个孩子伤心地回到济南。人们惊呆了!
目前我国在外的小留学生有25万人,每年还有两三万加入“少年留学军团”。据《世界日报》发布的资料,中国小留学生的同居率高达80%,而且还有年龄越小,同居比例越高的情况。由此引发了逃学、情场争斗、未婚妈妈甚至犯罪等诸多问题。而在国内的家长对此一无所知。请读此文──
“真是一场留学一场梦啊!”2005年2月底,记者采访了刚从悉尼回国不久的刘菲(化名)。眼前的女子身材苗条,单纯而生动的眼睛还有些古典的羞涩。那种清新的美,宛如清泉幽处一朵含苞欲放的水莲。谁能想到,尚有些天真的她竟是一个未婚妈妈了!谈起在国外的留学生活,刘菲一脸黯然。
被“逼”出国,只为满足大款老爸的虚荣心
我出生在泉城济南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家里有别墅、轿车和两名保姆,生活条件十分优越。上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父母看到周围许多老板的孩子都办到国外留学了,有的只是读初中或小学,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劝我也赶这个时髦,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时送孩子出国是一个热得发烫的话题,在许多有钱人看来,如果孩子潜质不佳很难考上大学,就不如早点将其送到国外镀金,洋文凭不仅比国内的“土特产”稀奇、金贵得多,有了它还可以拿到绿卡在国外定居;再不济,回来后也能当个高级翻译什么的。可以说,很多小留学生家长都是抱着这种想法“逼”孩子出国的。
参加高考时,我以9分之差与著名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如果再补习一年,是很有希望的。再说自己从小就是“温室里的花朵”,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我根本就不想出国读书。可父母说什么也不答应,在无休止地威逼劝说下,我屈服了,只得听他们的摆布先到澳大利亚自费念语言学校,然后在那边考大学。
出发前,父亲的朋友都来机场送行,那天仅奔驰、宝马就有20多辆,让他大大“风光”了一回。爸妈将我送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眼里早盈满了无奈的泪水。我不知道完全陌生的异国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心里一片茫然。
经过漫长的旅途到达悉尼后,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竟有许多同自己情况类似的少男少女。更让人搞不懂的是,有些学生出来读的并不是什么名校,而是类似中国的一般中专、中技。有些人读大学,如管理专业,听说在中国也有连锁学校,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比国内多花十几倍的学费到澳洲,是太有钱,还是让孩子们体验先进国家的文化?
我就读的学校有很多中国青少年。其实,那所学校也就是国内的中学水平,只不过是英文授课而已。因为学校全日制,那些青少年拿的都是学生准证,和以前拿学生准证的中国人偷偷打工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一个在业余时间跑去打工,出去旅游的反倒不少。纽卡斯尔海滩、北艾尔湖、维多利亚大沙漠等统统玩遍。
初到悉尼,我感受最深也最难熬的是,几天之内好像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以前由爸妈操办的事情,全部要自己来办,找房子、跑银行办手续、买电脑、装电话、洗衣服……。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问人。更不用提孤独寂寞、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安全保障。尤其是在学校,我英语的发音和语调常常被当地的学生取笑。受此影响,自己很不自信,英语水平提高缓慢,课程很长时间不能走上正规。
几乎所有的小留学生都有过刻骨铭心的困惑与迷惘。若问他们在澳洲最缺什么,大家的答案如出一辙:“朋友”。在澳洲交友一个招呼就算认识了,但更深的交往却无处寻觅,就是与在当地出生的华裔子女交往,也存在距离。澳洲学生交朋友,是看你体育好不好,有没有好的社交和活动能力,是不是幽默。中国学生学习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其他方面就提不起来了。没有朋友,即使成绩好,也会有被遗弃的感觉。远离父母亲人,再得不到同龄人的认可,心中的苦可想而知。
最初我住在中介公司介绍的当地人家里,同他们一起吃饭。可西餐偶尔尝尝鲜还可以,时间长了一看见就恶心:烤土豆、抹了黄油的面包,或是三张滴上了色拉酱的生菜叶。嘴馋了真想吃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可自己又不会做。两个月后,我搬出了当地人的房子,与另一个会做饭的女留学生合租了一套房。
起初我买原料她炒菜,俩人合作得很好。生活也有规律,每天早上去上课,下午一般两三点钟就放学,然后一起做功课或到公园散步。可这位广东女同学很喜欢交际,后来经常带一帮男男女女到我们住处开Party,一闹就是半夜,刺耳的音乐声折腾得人受不了,弄得我上课时老打盹。对此,我憋着一肚子火。后来邻居们纷纷抗议,她却酷酷地说:新新人类疯一把,何必要批判?仍然我行我素。
更让人心烦的是,老外上课简直就是“应付差事”,他叽哩哇啦讲得飞快,你即使没听懂,下课后对方照样立马走人,与国内教师相比毫无责任心可言。有人告诉我,现在不少经济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出口”当做一种产业来经营,可以说这种“留学”与文化教育无关,人家盯着的只是你的钱袋子,谁会在乎你到底学了多少知识,将来会不会有出息。
[page_break]
寻求刺激,在同居中成了迷途羔羊
实际上不少小留学生同我一样,都是被逼着来澳洲读书的,因为他们的爸妈不是官员就是大老板,觉得只有这样才体面。孩子们却认为,出国留学并不是为自己而学的,自己仅是父母求得虚荣的一个“道具”。由于身处异乡倍感孤独,再加上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很多女同学喜欢染红自己的头发,穿袒胸露背的“性感酷服”招摇过市。男学生学着戴耳环,有的一只耳朵上穿三四个孔。还有不少十七八岁的帅哥靓妹,一到澳洲就迫不及待地与异性建立起同居关系。
一位叫阿发的福州男生告诉我,暑假期间,不少俄罗斯女留学生都喜欢到海边晒太阳。如果是一个女生躺在沙滩上,旁边没有男伴的话,你邀请她晚上到“家”里住,对方一般都会愉快答应的。每天给她些钱,女生就负责买菜、洗衣、做饭和收拾房子,干完活后去海边晒太阳,晚上再一起回来。就像新婚度蜜月似的。等假期结束,她高高兴兴地跟你拥抱道别,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同居似乎有“传染效应”,一个人开了头,周围的人便纷纷跟着效仿。他们在朋友面前展现着犹如夫妻间的恩爱,但看透了,其实双方只是为了排解留学期间彼此心灵上的孤独与苦闷。
我属于那种古典型的女生,在国内读书时还被称为“校花”。其间尽管不少男生主动套磁,但自己从未动过心。如今身处异乡,见留学生们出入双双对对亲密异常,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和酸楚。一位要好的大姐姐见我形影孤单“挺可怜的”,就诱导说,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否则过期不候。
她还说,我情窦初开更不能不恋爱。千万不要学某些女生,不恋爱也没有固定的男朋友,到了三十岁仍是孑然一身,没有爱情的滋润,然后未老先衰。结果到这时候,她想要恋爱,可惜已经晚了。就算她风韵犹存,也是晚市的萝卜,哪比得上十八九岁的小姑娘,恋爱起来跟水葱一样,饱满滋润。
就这样,在她的“关怀”下,我就冒冒失失地和一位19岁男生相识了。这个叫阿林的男生,父亲是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家里很有钱。第一次约会,他开着一辆崭新的福特轿车,从头到脚都是世界名牌,腰间别着市面上最新款的手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俨然一个小名流。在一处幽静的情侣酒店里,舞曲飘扬,音韵低沉,酒店里浓浓的橘色的灯光,伴着浪漫的萨克斯舞曲。我和他坐在一起,静静地品着葡萄酒,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润。
也许独处国外的自己太渴望异性的爱抚,相识一个月后,当阿林提出在酒店开房时,我竟鬼使神差般没有拒绝。那晚,看到洁白的床单上留下几朵鲜红时,我流着泪说:“今生我跟定你了!”男友轻轻地拥着我说:“菲菲,你是我永远的天使!”
自从有了第一次后,我们就开始频频幽会,后来我索性搬到了他那里。这是他与人合租的一套带花园的海滨别墅,秀过窗户,可以看见窗外蓝色的大海,低翔的海鸥。别墅还有着大庭院,自动双车库的HOUSE,由于在海边,空气也特别清新。成员是四名,我和我男朋友,加上另外一对,我们都是同学。我们四个人有4辆车,4台电脑,5部手机,2条电话线(上网用),还有PLAYSTATION等等娱乐工具,一应俱全。对留学生来说,这种生活本来够奢侈的了。可是晚上,另一对还邀我们一起外出唱歌、蹦迪、到酒吧喝酒。再不然就是天昏地暗地看片片或在网上疯狂打游戏。
睡觉之前,无论是三点四点,我们大都要亲热,这似乎是一天中最期盼的事情。虽然知道玩过头了不好,但是我们太年轻,过于旺盛的精力使人无法控制自己,尽管白天起不了床,尽管课翘了一节又一节,尽管累得连煮咖啡的力气都没有了。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疯了。
因翘课太多,渐渐地我连读书的心思都没了。男友趁机煽动说,上学有什么劲?反正这辈子我有足够的钱养活你,干脆换个“旅游签证”算了!经他解释才知道,许多中国小留学生,来悉尼已经三四年了,至今也没有考上大学。至于能上到好大学的更是微乎其微,有很多人根本不去上学,一直在玩,有的干脆把学生签证换成旅游签证,更名正言顺地玩开了。就这样,在语言学校读了半年,男友就帮我换了旅游签证。因为办学生签证要审查上课的出勤率,还必须交齐学费。我后半年根本没打算上课,剩下的学费就消费掉了。
实际上在澳洲,小留学生同居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人并不知道,向来温柔、贤淑的中国女生出国后,简直“疯”过了当地的洋妞。你怎么能想像得出,那些妙龄少女,竟能自如地周旋于多角恋爱和性伙伴之间,让坠入其中的小伙子们魂不守舍、爱恨交加。悉尼不少中国留学生都受过三角恋爱的煎熬,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那近乎绝望的滋味搞得你死去活来。我见过一个不起眼的高中女生,她每次搬家都有好几部车开来,傻小子们每人开辆车。车嘛,有WRX、EVO、M3,我以为他们来是为了比车的,可大家相互认识,却表情严肃不说话,各自埋头搬东西,真酷啊!那女孩丝毫不介意身边看不见的狂风暴雨,谈笑自若,男生像她手中换来换去的手机那样好使。
[page_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