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的熟识其实是从一顿饭开始的,我记得去的是学校西门门口的一家云南菜馆子。我们点了个菠萝饭,菠萝的香甜毫无保留地渗入每一粒软糯的米中,和这个当时直接分我一半米饭的男生一样慷慨。后来我们几乎每周都会约饭,在食物引发的这种奇妙的又让人欲罢不能的连接之下,我们在光棍节后第两天确认了关系。
在彼此前二十几年的生活里我们都是相互缺席的,所以我们在一起的有限的时间里总有无限多的话题想要分享,经常在楼下聊到很晚,哪怕在北方凛冽寒冬的室外,两个人拥抱取暖也要聊。经常聊着聊着就去学校卖夜宵的小屋买一个加辣、加葱花香菜、加肠或者培根的蒜蓉香辣煎饼,或者干脆两个人点份麻辣烫,沾了一身油烟味儿回宿舍。
研究生生活很无聊,和他固定的约饭完全成为了生活的调剂。就这样在两年幾乎不间断的约饭之后,在共同度过的第3个冬天,我们领证啦。领完证的第一顿是吃的火锅,他把两个红本本摆在窗边拍照,那天正午的阳光和红本本一样耀眼。
毕业后,我们工作的地方算是小小的异地,他在北京,我在河北。虽然每天通勤要花费差不多三个小时的时间,但仍然无法阻挡我想回家的心。因为总觉得两个人才算是家,一个人待的地方只是生活。
老公下班负责做饭,他每次都要弄两三个菜,也不知道是不是受情感加成,我的味蕾比我更加青睐他,甚至有时候会不想外食,就想吃他做的。全部收拾完基本就晚上8点半了,吃饭这件事仍然占据了我们很多时间。但就像上学期间我们无法放弃约饭,工作了我们也无法放弃自己做饭,因为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是两个人忙于生活之余又乐于生活的幸福。
现在由于工作原因,我和老公变成了更远的异地了。老公在单位食堂吃,但是我不喜欢吃单位食堂,我就一个人做饭了。做饭成为我生活中一大乐趣和慰藉,在清冷时间里食物冒出的腾腾热气可以对冲我的孤独,而每天分享照片成了我们彼此关于食物的连接。
我和我老公没有什么其它的共同爱好,但是我们都喜欢吃,而且总是能“吃到一块儿”。每次我喜欢吃的东西他都喜欢,甚至在胃里空虚的半夜,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吃同一样东西。
实际上,作为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我们没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诗和远方”的,柴米油盐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每个舌尖上的味蕾绽放的时刻,也是从胃到心的满足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