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在人类文明中有很久远的历史。千年来,很多宗教中都有斋戒的传统,古希腊人也惊讶于禁食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几个世纪以来,医生注意到禁食能够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16世纪的德裔瑞士医生帕拉塞尔斯将其称为“身体中的医生”。
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CR实验基础上开展了首个禁食实验。英国曼彻斯特的营养学者米歇尔·哈维(Michelle Harvie)说,研究人员会隔天扣除实验室动物的食物。1946年,《营养学杂志》刊登了首项关于禁食的研究。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每三天被撤除食物的大鼠生存时间更长,患癌的可能性也更低。后期研究表明,禁食可以刺激新陈代谢,引起与CR相似的改变。
21世纪前十年中,一些禁食研究都得出了比CR更好的结果。在2003年的一项试验中,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马克·马特松(Mark Mattson)发现,隔日喂养的小鼠比限制40%热量的小鼠更健康。
随着禁食的受欢迎程度进一步增加,科学家和营养学家总结了实践禁食的不同方法。一些方法,正如艾伦所做,限制每天进食的时间,比如20:4法。一些狂热者甚至全天禁食。马特松说,尽管人们一般认为,禁食是只喝水,但是最流行的禁食方案中是允许在“禁食”期间摄入能量的。
在一项为期一年的研究中,100名18~64岁的肥胖者被分为三组。一组实行隔天禁食,在禁食日只摄入非禁食日摄入能量的25%;另一组遵循CR,每天在日常摄入能量的基础上减少25%;剩余的人被划入对照组。2017年,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论文指出,与对照组相比,禁食者的体重平均降低了6%,而遵循CR的受试者平均减轻了5%。
尽管有这些结果的支撑,人们对禁食的担忧之一是禁食者可能会在非禁食日大吃大喝。但在2018年发表于《食品科学与营养》的一项为期两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禁食者,尤其是坚持5:2法的禁食者,并没有放纵饮食。
禁食与酮体的关系
多年前,研究人员就已经发现,小鼠和大鼠在饥饿状态下在认知测试中表现更好。如果实行隔日禁食的措施,实验动物的耐力、感觉、记忆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所以,是什么导致精神状态的提升呢?在马特松及其同事在今年2月发表于《美国实验生物学联合会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称,禁食似乎可以引发体内新陈代谢的激烈变化。在人类中,禁食12小时或更久会降低糖原的水平。就像更换一个备用油箱一样,身体的能量来源从葡萄糖变成了转换效率更高的脂肪酸。这个转换会产生酮类物质,一种在肝脏里合成的能量分子。马特松说:“当脂肪被用来生成酮类,我们认为促进健康的关键因素就起效了。”
大脑血供中常见的一种酮类是β-羟基丁酸(BHB)。根据今年二月发表于《自然评论·神经科学》的一篇论文,BHB可以增强小鼠的记忆、学习能力并促进细胞自噬。BHB还会激活神经元,甚至包括记忆中枢海马体中的神经元,释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蛋白质对学习、记忆和情绪的改善非常重要。由于储存的葡萄糖从不会耗竭,CR饮食法产生的酮类浓度不足以启动这些机制。
马特松指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禁食对大脑能力的提高是有意义的。哺乳动物经常面临几天没有食物的情况,常常空腹捕猎。智力和体力更强的半饥饿状态的动物更容易获得食物,继续生存下去。他说:“如果你是那只狼或者狮子,现在已经一周没有进食了,那么你最好集中精力去做能获得食物的事。”
代谢状态的转换:身体有三种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Alison Mackey/Discover 代谢状态的转换:身体有三种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昙花一现?
但禁食也可能带来副作用。禁食者暴饮暴食、低血压、易怒和头痛的风险更高。CR的研究者拉武森并不认为禁食比CR有更多益处。他也不认为酮类的作用像马特松和隆戈所说的一样明显。“酮类确实有助于限制食欲,但是对细胞健康也有好处吗?”他问道,“我还没有看到过令人信服的肯定数据。”
哈维相信,禁食可能不只是一时的热潮,部分原因也在于禁食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禁食方案和营养计划。“我们在推特上讨论更好的饮食方式,但最后人们只会继续尝试对自己有益的,”哈维说,“对一些人来说,5:2法非常完美,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个方法糟透了。”
心理学家凯莉·维陶谢克(Kelly Vitousek)之前也见过这种热潮,不过当时引发热潮的是CR,尽管CR从未达到禁食的流行程度。最初,成员们很兴奋,也很有动力。接着,像大多数节食者一样,大部分人都开始放弃了。 “你几乎可以相信,”维陶谢克这样评论节食者减退的热情,“这就是这些周期性热潮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