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人工智能恐慌”,普通劳动者担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取代自己的工作岗位,担心自己的饭碗不保。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是用机器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能力与一般计算能力,那么人工智能出现预示着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大脑的智慧,机器具有了独立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种人工智能大趋势毫无疑义地昭示着一个旧世界正在被打破!
人工智能标志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按照2017年李开复与王咏刚先生合著的《人工智能》一书中的描述,人工智能是会学习的计算机程序。这种具有学习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崛起以后,为什么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各个行业呢?从教育到医疗,从金融到建筑,从安防到环保,到处都有人工智能的痕迹。
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必须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审视。
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制造与使用工具。所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工具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类钻木取火,有了火之后就学会了青铜器的烧制,随后就有了铁器,于是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的工具,就可以开垦荒地播种粮食;到了文艺复兴之后,牛顿科学革命肇始,人类发明了蒸汽机,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人类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告别田园牧歌的社会,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的那样:“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以微软、苹果与IBM为代表的个人电脑的出现,标志着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则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在路上了。人工智能是整个人类大历史发展的潮流,这种潮流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它能在各行各业找到应用场景。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抓住了风口
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因为在中国没有诞生现代科学,而且中国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所以中国最终落后于当时的时代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中国有了一部辛酸的现代史。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在2016年开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不但没有落后于时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领先于世界——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显著标志。
目前中国已经涌现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而且在各行各业的产业化做得相当不错。据报道,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一共有10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比软件强国印度还多出来200多家,企业总数量仅次于美国。而到了2018年末,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进一步增长,相关企业共计4000余家。除了在企业方面,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也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以2017年为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论文的全球占比27.68%,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数量略领先于美国和日本,而中美日三国占全球总体专利公开数量的74%。
人工智能需要有大数据作为原料,而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也有大量的工业传感器与互联网数据,基于这些基础条件,中国在大数据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这也为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铺就中国复兴之路
中国在人工智能各个领域都有了一批代表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