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90后”生活阅历较少,经历了恋爱的激情、浪漫,被鲜花、礼物包围,被誓言、温情感动,可当真正进入婚姻时才发现它并非是激情的延续,而是锅碗瓢盆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一些夫妻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宽容、忍让,生活独立性差,遇到小事都不肯让步,争吵过后往往找父母当“后援团”,一些不明事理的父母介入后,很容易使一场小矛盾演变成两个家族的战争,离婚也就不可避免了。
我比任何人都重要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从来不只是两个人在一起这么简单,但对于“90后”而言,爱情和婚姻都是一件特别私人的事,他们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感受,所谓的规矩、外界的看法、别人的评价,谁在乎?
1990年出生的雯丽算是“90后”中最年长的一批人之一了,差不多也是结婚最早的。25岁那年,她刚读博士一年级就决定结婚。男友是她的高中同学家伟,本科毕业后应聘到一家通信公司上班。
雯丽父母一听就急了,表示坚决不同意:一来家伟家是农村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二来希望两人能够在事业上做出点成绩,有点经济基础再结婚。但小情侣不那么想,铁了心要结婚。
别看家底薄,家伟在结婚这件事上真舍得花钱,把所有的积蓄都砸了进去。光是拍最流行的浪漫外景结婚照,就花了将近两万元。蜜月旅行去了一趟马尔代夫,一共花了四五万元,这还没算为了“留住幸福时刻”而专门购置的单反相机花销。此行两人拍了好多特别唯美的照片,雯丽很兴奋,很喜欢这浪漫幸福的感觉。他们根本就不想以后,只在乎眼前。这一刻,我是幸福的,这就够了。
博士二年级时,雯丽去加拿大交流学习的事终于敲定。这也正是她为什么要早早结婚的原因,她怕自己一出国,两个人的感情就掰了,同时也想给家伟创造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把他带出去,让他闯一闯。
到了国外,这一待就是两年,租房、搬家、找工作,夫妻俩经历了很多坎坷,得到了磨炼,彼此也很相爱。家伟是做IT的,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赚了一点小钱,过起了不错的小日子。雯丽娇里娇气的,不会做饭,家伟比她能吃苦,什么都顺着她。雯丽妈妈来看过他们一次,见家里衣服堆得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根本下不去脚,便批评雯丽太不爱收拾,她却不以为然:“这是我家,我自己觉得舒服就好。”这话把妈妈噎得够呛。
终于,雯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这时,在回国还是留下的问题上,夫妻俩发生了分歧。家伟可以留在加拿大,办技术移民。在国外拿医师执照挺难的,雯丽读了11年医科,不愿意推倒现有的一切再来。家伟却觉得在加拿大生活压力要比国内小很多,只要勤劳工作就可以买得起房。
雯丽和家伟都是独生子女,将来父母养老只能依靠他们,然而,在商量去留问题时他们都只考虑自己,不肯为对方妥协,更不曾顾及父母的感受,这令老人们倍感伤心。
雯丽妈妈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女儿11年,还是学医的,可是都照顾不到自己,生病了连看都看不了一眼,为此特别伤心。最后,还是导师让雯丽下定决心回国。导师劝她,在国内做医生也不比国外差,整形医生发展前景很好。于是,雯丽踏上了回程,却没能说服家伟同行。
如今,夫妻俩一直维持着这段分居异国的婚姻,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下去,也找不到破解的出路。雯丽今年27岁了,夫妻俩坚决不要孩子。妈妈劝她要孩子,说趁自己年轻还能帮忙带一下。她一句就给顶回去了:“结婚就不错了,还给你要孩子?”
妈妈很失落:“婚是你自己要结的,弄成今天这个局面,难道是我们的错吗?”她想不明白,以前的人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跟着感觉走,不按常理出牌,想结婚就结,想承担义务就承担,不愿意承担就不承担?
不仅是对待婚姻的态度,“90后”与父母的激烈冲突还体现在生育理念的迥异上。
田田从小就被父母惯得娇气得不得了,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就连吃饭都是爸爸帮她盛的。25岁的她已经结婚了,却还自称是个“宝宝”,经常嘟嘴卖萌。确实,她的心智根本不成熟,也就是十几岁的程度。
由于老公经常出差,田田乐得回娘家蹭饭。吃饭时,她还是跟以前一样,把碗一伸:“爸,给我盛碗饭。”爸爸就接过碗去。妈妈有些看不惯,教训她说:“你哪里像结了婚的人?回来什么也不干,也不知道心疼你爸爸。”田田不高兴地噘起了嘴:“不就是多一双筷子吗?我回不回家,你们不都得做饭吗?”妈妈摇摇头,也不敢多说她,怕她摔碗就走。
26岁时,田田怀孕了。她的身体有些指标偏高,但医生说问题不大,她却吓得要死,一直躺在床上保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直到孩子出生。
孩子出生后,田田非要去月子中心坐月子,说是要科学育儿,“不要把孩子养得跟我一样,什么都不会”。妈妈拗不过她,只好随她去了。月子中心价格不菲,一个月下来5万元就没了。
熬了一个月,田田妈累坏了,看到月子中心的产妇们的种种情形,心里也特别不是滋味。“现在的孩子虽然当妈妈了,但仍把自己当成孩子。这一代人自称宝宝,生了孩子就成了宝妈。孩子生下来,什么活都交给别人做,要么是长辈做,要么是工作人员做,自己当甩手掌柜。以前我们生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现在的宝妈却一边喂奶一边看手机,孩子哭闹跟她没关系,手机才是最重要的。她们心里没有一点母爱,什么时候都一脸‘烦死了’或者‘与我无关’的表情,恨不得把孩子摔在地上。这还算好的,有些宝妈看到孩子哭,她也哭,甚至跟老公对着哭,三个人哭成一团。”
离开了月子中心回到家休养,公公婆婆和老公一个都没来,田田和宝宝的吃喝拉撒都由田田的父母负责。之前两个老人每天都要散步、锻炼,周末还爬爬山,现在不仅一天要做几顿月子餐,还有各种操不完的心。田田的乳汁太多弄湿衣服,她又讲究,一天要换8次衣服,宝宝的衣服也是一会儿一换。田田贪睡,不肯晚上起夜,老两口还要先把奶挤到奶瓶里放在冰箱保鲜,晚上起来给孩子喂奶。二老忙得天昏地暗,田田妈还累晕过两次。
最令老两口寒心的是,田田夫妻俩一点也不心疼他们,更别说感恩。父母的付出在他们看来很平常,就是应当应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