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妈数落田田:“你这么娇气,当初就应该找个有钱人,请5个保姆伺候你。”田田却瞪大了眼睛说:“妈妈,我有那么难伺候吗?不就是多双筷子,小孩都没让你喂饭嘛。”老两口好几次说累,田田老公都不以为然:“你们要是觉得很辛苦的话,我爸妈很想带,很希望我们回安徽老家。”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不是你们抢着要照顾的吗?让你们帮忙看孩子,是成全你们的心愿,这是恩赐,你们应该感激才对。
田田妈很伤心,经常自我反省,就是自己把孩子带娇气了、带自私了:“如果再让我带孩子,我就要狠一点,让他们什么都干,不能太宠。我们的下一代为什么那么没用处,成为‘次品’,根源还在父母,没有把他们教好、培养好。”
与上一代相比,“90后”更注重自我,更关注内心的感受。一项《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反映出“90后”对自我感觉的重视:27.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成功最核心的要素是舒适,其次是成就感,再次是美满家庭。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婚姻大事上,他们不大听父母的,确实也有道理,父母会拿现实条件去量度,但他们不会,他们更在乎双方的志趣是否相投和情感是否契合。发达国家的婚恋观也是如此,必须以感情为基础,婚姻维持的长度不是衡量婚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他们顺着潮流的走向选择,却挑战了父母的观念。另一方面,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忽视责任,没有考虑到成家以后与父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甚至没有想过要反哺的义务和责任,没有成人意识,还是把自己当成孩子。
任何一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其独有的群体特质,也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90后”年轻人是可爱的、进取的、勇敢的、重感情的,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也看到这样那样的不足——那不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更加是社会的问题,这个责任不应当由他们单独承担。我们不可盲目地给“90后”贴标签,生活的磨炼会让他们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要知道,未来的世界,总有一天轮到他们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