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调研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要加以整理归纳,做到条理化、系统化,并对市场情况做出比较全面的判断。而且对于调查的结果要及时付诸实施,如果束之高阁,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还有可能使企业错失良机,造成无形的损失。
6.持续性
占有一切必须的资料是进行市场调研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市场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预测的保障。市场调研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善于将每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归档,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系统和资料库,为后续的工作提供经常性的资料来源。
方法与过程
一、服装市场调研的方法
市场调研的目的是收集所需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手段进行市场调研,是实现调研目的的首要问题。常用的市场调研方法分为实地调研法和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获得一手资料,而文献调研法则获得二手资料,二者各有利弊,也经常结合运用。具体来讲在服装市场调研中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1.专项调研
专项调研由调研人员设计好问题,由被调查对象来回答的一种调研方法,根据具体形式不同主要有访问调查(口头提问回答)和问卷调查(书面提问回答)。
2.观察调研
观察调研由调研人员直接或借助仪器把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如利用符号、文字、图画、记忆及录像照相等机械手段记录。这是服装设计工作者常用到的一种调研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获得的都是一手资料。
3.文献调研
文献调研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途径收集现有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内部如通过收集企业简报、销售报表、调研报告、顾客意见等获取有用信息,外部如通过相关的书籍杂志、权威研究机构、各种服饰博览会、学术交流会及互联网获取更为高端的信息资料。用这种方法获得二手资料,节省人力、物力,避免重复劳动。
二、服装市场调研的过程
由于调研目的、方法的不同,工作程序也会有所不同,但一般程序是基本一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调研目的与任务
在开始调研之前,调研人员必须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先要提出问题,才能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方法等内容。如某一品牌女装为开发下一季新装做市场调研,明确目的,调研内容就可以确定了,包括下一季女装(色彩、面料、款式等)流行趋势、当季产品销售地区市场情况、本品牌服装本季吸引消费者的要素、目标品牌所推出的下季服装趋势等。
2.设计调研方案
明确调研目的之后,下一步就是制订完善的调查方案,为最有效地实现目的作准备。具体包括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地点、调查的时间、资料收集整理方法等。接上例,由目的和内容,就可以确定:调查对象是消费者和服装产品,包括本品牌产品和与自身品牌有可比性的品牌产品;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问询法、观察法和网络调查法等;调查地点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目标顾客相对集中的地点;调查时间应该不止一次,避免片面性。
3.实地调研
有了明确的调研方案,就可以进行实地调研了。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锻炼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
4.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
(1)编辑整理:对情报资料进行编辑整理,首先要检查资料误差,确保真实准确;接下来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利用和分析。如对于消费者对本品牌服装满意与否方面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自然就可以得到本品牌吸引消费者的要素以及还有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归纳分析:运用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情况,分析、归纳并得到结论。这里最好用的就是比较分析法。如通过实地考察和网络调查获得下季女装的流行趋势,这是较宽泛的趋势,这就要对比目标品牌的下季服装特点以及本品牌服装的一贯风格,从而获得结论,确定本品牌应该利用哪部分流行趋势进行下季产品开发。
5.撰写调研报告
撰写调研报告是市场调研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终的一个结果,也是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格式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等组成。调研报告要求中心突出,结构严密,材料与观点一致,并且调研报告可以回答出调研任务中提出的问题。
(1)标题页:包括题目、调研人及报告完成时间等。
(2)目录。
(3)概要:包括调查背景及原因、调查的范围与对象、调查的方法、调查的结论及建议的简要说明。
(4)正文:包括调查的目标与任务、调查采用方法、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阐述,其中二手资料要进行标注以及对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等。
(5)结论:总结调查工作,回答调查目的,提出个人观点。这是整个调研报告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4. 流行趋势调查报告潮流是一种历史趋势。
如果可以量化的话,潮流更像是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潮流的存在在于这个世界是有各种规律,各种模式的存在。当一群人聚在一起,形成社会,规律也就产生了,潮流也就开始形成了。很多人有远见,能够看到人类社会的大的趋势。有远见在于对于人类本身的认识,比如说,目的性,实践性。还有一点是对于整个社会的认识。人类社会的潮流驱动是人类本身的需求。历史上,朝代更迭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从封建到资本的变化在当时是一种潮流。发现潮流,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弄清社会当前状况。5. 流行发展趋势我曾经听说过一个观点很有意思,叫做意识形态决定商业模式。伟大的科技产品,都是服务于大众。这可以说是文明繁荣的起点。
熟知历史的朋友们会发现,古代每一种繁荣的文明,包括其科技水平提高,总是和相应信息载体的发明和普及直接相关。与此同时,从古至今每次技术的更新,都是受益人群的一次扩大。所以我觉得,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受益最大的人,就是我们这些普通大众。
换句话说,伟大的科技造福的不仅仅是精英,而是大众。回望世界科技史,我们会发现某项技术最初的发明人,往往冷门小众高贵矜持;而更有影响力的则是将这样一项技术发扬光大出普世价值的人,不论是造纸还是印刷,不胜枚举。
科学技术对人类最大的红利,是解放了劳动力。纺纱机解放了手工制造,汽车解放了徒步走路,计算机解放了脑力换算。大家要知道,有一部分小众人群是不劳动的,当科技可以代替人力服务时,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大众。所以说,
就拿读书来举例,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极少部分人能读书。随着造纸术的出现,读书的门槛开始降低。对于小众人群来说,用竹简看书,还是用纸来看书,其实影响不大。但对于大众来说,这项发明就是质的改变。
随后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再次降低了阅读的成本。小众人群人可能依旧热衷于对孤本、手抄本的收藏,但对大众来说,能便捷或者极低成本从书籍中获取知识,就是最大的收益。
再到如今,电子书、网络论坛、有声读物的出现,让大众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这就是科技发展对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普及对大众获取信息的速率增快的影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大众的影响,从衣、食、住、行、工作、学习方面,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关于城乡人口比列,城镇人口占39.1%,农村人口占60.9%。所以说,看一件科技产品对中国人群的改变,不能只看城市,重点要看农村。只有改变了农村,才算服务于大众,贡献与人民。
下了高速路,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为什么非要去农村呢?
互联网的本质和造纸术、印刷术一样,都是传播工具的革新;而互联网对农村的必要性在于通过这种新的信息和能量传播介质,让我们发现了三线以下零零散散的消费力,可以集中上来,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大家不难注意到,超级大都市的繁荣,很多情况下是像漏斗一样,抽走了附近小城市的资源和消费,并且吞噬了周围的人才。
如果这些消费留在当地呢?众多小乡镇的消费力加在一起,未必比一二线城市要少。所以,当互联网在城市逐渐饱和,那些嗅觉敏锐的大公司,开始将目标放在下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