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维尔街的定制西装之所以享誉全球,不光是因为这里有最出色的面料(这里的店铺都几乎只选用全世界顶级的Woolmark Gold金羊毛标志面料),更是因为这里汇集了一批世界上最优秀的裁缝。Tom Ford和Ralph Lauren定期来到Anderson & Sheppard,只为一窥首席制版师John Hitchcock的手艺;Alexander McQueen从16岁开始在Hitchcock手下当学徒,后来成为女装界杰出的剪刀手。在萨维尔街做学徒,制衣最少学五年,做裤子至少三年出师,而要成为独当一面的首席裁缝,则需要大半辈子的时间,用Henry Poole & Co老板Angus Cundey的话来说,这要“比学当一名医生还久”。
简单地形容,剪裁是一门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艺术。通过几次测量,一位老到的裁缝必须火眼金睛地抓住顾客的身体特点,并在打版的过程让二维布料“记住”他身体各个部分的曲线“数据”。最后,当服装在至少三次试装后彻底完成时,打着萨维尔街名号的Bespoke西服应该能巧妙地修饰穿着者的身材缺陷:高低不平的肩膀不再明显,鸡胸彻底看不见了。
一般的服装若是分成8 片缝制就已能称之为做工良好,而一套萨维尔街出品的西装,内外裁片可多达50 余片(连垫肩都是裁缝亲手裁剪的),它们每隔几厘米就用针密缝在一起,以维持形状及确保舒适。多裁片缝制的外套,不论是在身体行进或静止不动时,都能自动调整恢复最适合的位置。每个裁片更预留了放大或缩小一个尺寸的位置,为另行修改作准备。
Braun的相机为我们定格了几位裁缝的身影。你可以看到H. Huntsman & Sons的首席裁缝Patrick Murphy,Norton & Sons的首席裁缝David Ward-Head,做了35年大衣、现在在Norton & Sons任职的Roy Wain。有几家店,如Henry Poole & Co,会派裁缝去世界各地为当地的顾客服务。在一张照片里,你会看到一位裁缝在准备他的行李,他的目的地可能是纽约,也可能是莫斯科或上海。
早期从事时尚摄影时,Braun结识了两位在萨维尔街实习的裁缝——Shane Airolld和Lee Marsh,如今他们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H. Huntsman & Sons谋职。“认识裁缝与观察他们工作,对我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Braun说,“有时,为了拍下Shane和Lee大清早上班的景象,我不得不和他们保持相同的生物钟。在萨维尔街,认出谁是零时工是非常容易的,你只要看有谁在早上6点半到7点上班就可以了。Lee和Shane每天都那么早到。”
勤奋的原因很明了:零时工拿的不是固定工资,因此干得越多,挣得越多。由于萨维尔街上的商店一般傍晚5店半就关门了,他们非起早工作不可,这意味着这些人,每天要上10到11个小时的班。
据官方协会统计,萨维尔街及其附近地区的54家定制西装店目前共聘用1000多名裁缝。“在拍摄过程中,我注意到零时工在萨维尔街相当常见。Norton & Sons的劳动力几乎全为自由职业者,H. Huntsman & Son的情况稍有不同,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各占一半。而Henry Poole & Co 聘用的则大都是他们自己的员工。”Braun说。
Henry Poole & Co店内正在制作定制服
迎接大变革
愈发残酷的经济气候为萨维尔街上的西装店带来了不少不利影响,“这从工作室位置的调整上就可见一斑。”Braun表示。过去,裁缝们大都在商铺楼上工作,然而不断疯涨的Mayfair地区租金致使他们不得不搬去租金较为便宜的地下室工作,不仅如此,有的萨维尔街老字号甚至因不堪重租被迫迁出原址。
萨维尔街上的大多数西装店持有的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99年制房屋租用契约,而这批房契大都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里到期。2004年,Anderson & Sheppard告别安居了80多年的萨维尔街30号,迁至邻近的老伯灵顿街,一场变革在所难免。Anda Rowland毅然挑起了振兴家族企业的重担,她从Christian Dior香水部门辞职,回到伦敦准备大干一番。在Rowland上任前,Anderson & Sheppard不仅没有成立网站和可用的计算机系统,甚至还面临着严重的客人赊账问题——有大约50万英镑的账单未被按时缴付。在英国上流社会,追债被视为有欠教养的表现。Rowland可没有老一辈的顾虑,在她的努力下,那笔迟到的款项最终被用于新店装修。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萨维尔街各不相同的运营模式。”Braun向记者介绍道,“Henry Poole & Co至今仍为家族企业,为Angus和Henry Cundey父子拥有。该公司的管理结构非常原始,雇主、经理、裁缝,和100年前没什么不同。Gieves & Hawkes的规模则已经非常接近于一家大企业了,有自己的CEO和公关部门。”后者是萨维尔街上唯一一家注重市场营销的定制西装店,常常标榜自己是“萨维尔街1号”,而Henry Poole & Co和Norton & Sons则几乎没有广告可言。“但是他们保留了萨维尔街的传统,为袖子和长裤的衬里使用独一无二的花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萨维尔街的裁缝店都没有在衣服上贴标签的习惯,衬里就是他们区分自己的标志。”
多次入围《GQ》最佳着装榜的Norton & Sons拥有者Patrick Grant是萨维尔街的一张新名片。他号召裁缝店在Bespoke西装上只使用英国产的面料,为Norton & Sons这家在规模和声誉上都比邻居略逊一筹的小商店在短时间内树立了威信,一群来自时尚界的顾客如Giles Deacon、Christopher Kane和Waris Ahluwalia等则很快引起了互联网的注意。“迈入Norton & Sons的大门,第一个和你打招呼的就会是Grant,他的办公桌就位于店铺中央。”Braun说。
从1806年至今,世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过在萨维尔街,改变仅现于微处。时至今日你看到裁缝们使用的最先进工具仍不过是剪刀和卷尺,缝纫机和电熨斗。当然子承父业的观念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在今日萨维尔街的工作室里,别有一幅有趣的画面,亚洲、意大利、加勒比海和英国的后裔在这里聚集一堂,年轻的只有20来岁,老的却要年近古稀。“他们之中有的人把这一行当作安身立命的工作,但年轻一代普遍对工作更有激情,他们会骄傲地告诉你,‘我是萨维尔街的裁缝!’”Braun说。
19世纪成立的老店hustman店内
B=《外滩画报》
MB = Maximiliano Braun
B: 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拍摄这组照片的?